近年來,周口職業技術學院牢牢把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,堅持把思政課建設作為鑄魂育人的主渠道,強化“大思政”理念,將一、二、三課堂融合聯動起來,堅持以教師為主導、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,努力把思政課講透講深講活,使思政課真正地入腦入心入行。
在第一課堂理論精講上,把道理講透徹。有效落實思政課“五項制度”,即思政課教案選題、教案審核、教案公開交流、思政教育與專業課程教學聯動、思政教育與學生精神生活和日常生活有效融入,發揮名優教師的引領作用,每周三由4-5位名優教師牽頭,分別組建老中青結合的集體備課教學團隊,申領擅長專題,集中研討磨課,促進教師教學能力有效提升。全面深化思政課教學方法改革,實施“書記校長進課堂”“全校同上一堂思政課”“學生線下線上同學習”,以案例教學、討論教學、情景教學等多樣化教學方式開展教學,推動新媒體思政教學深度融合,切實提升思政課效果。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的研討式教學,針對學生所思所慮,合理設置話題,組織學生討論,引導學生主動思考,共同理解教材和經典著作闡釋的道理,使學生在參與中受教育。
在第二課堂活動引領上,把道理講深刻。樹立全員、全程、全方位育人理念,組織教師深入學生中間了解掌握學生的接受特點和關注熱點,找到思政教育與學生精神生活和日常生活有效融入的切入點,組織開展“追尋紅色足跡、傳承革命精神”黨史學習教育、“重溫紅色經典、感恩愛國情懷”主題觀影、“傳承紅色基因、凝聚愛國能量”主題征文、“品紅色經典、抒愛國情懷”主題演講比賽、“紅色故事我來講”、“永遠跟黨走、奮斗新征程”手抄報評選、“我想對你說”、“最美笑臉”、“二十大時光·細說身邊新變化”主題攝影等一系列豐富多彩的實踐教學活動,讓學生在積極參與中深刻感受黨的創新理論中蘊含的道理哲理學理,教育引導學生聽黨話、感黨恩、跟黨走。
在第三課堂實踐體驗上,把道理講鮮活。創新思政課教學方式方法,打造學生喜愛的“行走的思政課”。把吉鴻昌紀念館、周口市博物館、杜崗會師紀念館、周口市烈士陵園等全市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、科普基地作為穩定的實踐研學點,設計豐富的思政課程和實踐活動,將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有效結合。成立馬克思主義“知行社”,組織師生開展暑期“三下鄉”、義務支教、愛心家教活動,以實踐為導向,提高思政課的解釋力、說服力和感染力,讓學生在實踐中認識社會、錘煉意志、積累經驗,深刻感悟“社會主義是干出來的”“奮斗的青春最美麗”,從而自覺把愛國情、強國志、報國行融入人生選擇和現實行動之中。